当前位置 : 首页 > 当前页
权威访谈丨龚国平:勇攀科技高峰,甩掉“卡脖子”的手
日期 : 2022-06-26 来源: 广东科技 作者 : 秘书处 浏览量 : 2505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在新阶段塑造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选择。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日前,广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龚国平在接受南方日报、南方+记者采访时表示,省科技厅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1+1+9”工作部署,把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到实际行动中 ,大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新时期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全面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勇攀科技高峰,甩掉“卡脖子”的手,努力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通道

南方日报、南方+: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以下简称“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广东科技和产业创新优势在新的高度立起来强起来。我省将如何进一步促进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


龚国平: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是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是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通道的有效路径,将有力支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省科技厅将着重从三个方面推进构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一是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原创性技术支撑。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牵引,成体系布局建设一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启动实施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卓粤”计划和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十四五”行动方案,创造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突破制约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掌握更多“杀手锏”技术,储备若干前沿技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水平。二是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进一步做大做强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核心的成果转化支撑体系,高质量推进国家级大院大所在粤建设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引进一批国家科技计划重大成果在广东实现产业化。三是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全力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支撑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南方日报、南方+: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在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广东路径”方面,广东有哪些进一步部署?


龚国平:我省将加快研究出台《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广东路径”的实施意见》,深入探索和践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广东路径”的基本思路、目标和任务举措,推动在更多领域取得更大的技术突破。


一是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速集聚优势创新资源和力量深入推进核心技术攻关。高质量组织实施新一轮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深入推进“广东强芯”工程、核心软件攻关工程、显示装备制造璀璨行动计划,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地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创新项目组织与管理机制,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攻关效能。创新核心技术攻关组织模式,优化项目遴选机制,探索“揭榜挂帅”“军令状”“赛马制”等多种新型项目组织管理模式,形成试点经验并积极推广。三是进一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加快打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王牌军”。高标准推进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和省实验室建设,争取更多全国重点实验室在粤建设布局,更好链接国际高端创新资源,提升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加快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建好用好东莞散裂中子源、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构建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形成支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基础研究体系。


构建“两廊三极多节点”创新格局

南方日报、南方+: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构建以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为主轴,以港深莞、广佛、澳珠为极点,其他城市协同支撑的“两廊三极多节点”创新格局。对此,我省将有哪些部署?


龚国平:构建“两廊三极多节点”创新格局,是广东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大布局,将有助于更加充分发挥各地市资源禀赋优势,促进粤港澳创新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形成各地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的格局。我们将抢抓“双区”和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战略机遇,高质量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促进这一格局加快形成。


一是加快“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主轴沿线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以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引领,推进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和有效运作,集聚一批高端创新资源,汇聚全球顶尖研究团队,推动“走廊”建设成为全国创新发展重要一极。


二是发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核心城市龙头带动作用,增强创新要素和产业集聚能力。以横琴、前海两个合作区建设为契机,促进粤港澳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加快创新要素高效流动,提升三地创新资源配置效率,打造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三是发挥其他城市的协同支撑作用。加快惠州、中山、江门、肇庆等其他珠三角城市创新发展,引导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通过省市联动等创新机制,加强粤东粤西粤北与珠三角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互动合作,带动当地科技创新发展。


构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大舞台”

南方日报、南方+: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抓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契机推进人才强省建设。我省将如何汇聚各类人才,支撑科技自立自强?


龚国平:我们将深入实施人才强省“五大工程”,注重抓政策、服务和环境,着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加快锻造战略人才队伍,为推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充分发挥平台项目叠加效应,构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大舞台”。加强国家、省、市重大人才工程联动,推动清单式引进培育“高精尖缺”人才,着力打造引才育才“金字招牌”。聚焦急需紧缺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结合实验室体系、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以及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发展,引进培育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二是持续释放体制机制改革红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试验田”。进一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流动、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为人才松绑减负,持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负面清单+包干制”等改革,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人才使用机制,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


三是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打造全球一流科技人才“向往地”。加强与港澳协调联动,充分发挥横琴、前海、河套等人才和科技创新政策优势,携手港澳联合招才引智,构建协同创新的区域人才共同体。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加快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专业科技园”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推动国家级基金落地和优化实施省创新创业基金,引导风投创投投“早”投“小”,为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全周期服务。


【路线图】

●积极推动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实施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卓粤”计划,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完善长期稳定投入机制和投入结构。引导企业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构建和完善国家基金委—广东联合基金、省基础研究重大项目、省市和省企联合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大板块“纵横联动”资助体系。


●深入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十四五”行动方案,实施系列科技战略专项,集中最优资源攻坚克难,力争在5G、新型显示等领域锻造一批“杀手锏”技术,在6G、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兴领域塑造更多先发优势。支撑战略性产业集群培育壮大,培育经济新动能。


●加速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做大做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完善“1+9+N”体系布局。制定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若干措施,打造我省更具竞争力和活力的科技企业群体。加快国家高新区地市全覆盖,推动韶关、阳江、梅州、揭阳等创建国家高新区,深化省级高新区布局建设。


●打造科技金融融合地。出台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创新普惠性支持力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母基金等做大做强。引导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早期创业类项目和种子期、初创期企业。


●加快推动人才强省建设。优化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绘制全球“高精尖缺”人才地图和引才图谱,清单式个性化引育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深化同港澳在招才引才育才等方面合作,精准链接全球一流人才。





Copyright © 2018- 广东省计算机学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9000579号    访问量: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连新路171号科学馆大院3号楼309 联系电话:020-83561784